何乐而不为。
两人有说有笑的出了院子,正是撞上了王翠花从前面过来。
苏潇本来没注意,还是人走到跟前才认出来的,不仅有些诧异。
数日不见,王翠花看着可是憔悴了许多,更是苍老了许多,离着近了都能闻到身上一股汗味。
在秋天温度适宜的天气中,人是不容易出汗的,也不知道王翠花干什么去了,弄了这么一身汗味回来。
而随后,张大爷一句话,却是让苏潇明白过来。
“袁家的回来了,今日第一天秋收下地,一定很累吧?你家三十多亩的地,可正经要操持很久了。”
王翠花也没想到会这么巧撞见苏潇,想到前两日和袁相柳发生的龃龉,不免有些心虚,多番打量苏潇的神色,敷衍的应着张大爷。
“那就能这么早回来,回去吃口饭,还得接着干。”
“这么拼呢?可得悠着点儿,你和袁大都不是那小年轻了。”
张大爷有些惊讶,不禁又有点儿庆幸,还好他有这一身家传的手艺,不然这么大年岁了,也要像袁大两口子一样,起早贪黑的农忙。
这身子可真是受不起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袁相柳从前在的时候,王翠花哪用这么操劳。
既是她为了钱选择把袁相柳卖给了苏家,那也怪不到旁人,有些人家想要那些地操持还没有呢。
苏潇也是经两人说谈才想起来,居然这么快就到了秋收。
最近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,她竟是一点儿都没意识到。
难怪今早赶着马车出村的时候,看到村民都起的很早,原来是去地里干活儿。
“你们也不年轻了,还是得悠着点儿干。”张大爷假模假样的关心了一句。
“地里还有活要干,我就先走了。”王翠花着急忙慌的离开了。
“相柳在家的时候,也没见她们多心疼那孩子一点儿,现在累成这样,怕是想起相柳那些好了。”
张大爷好笑道,目送王翠花走远,这才转向苏潇。
“潇丫头家也有不少地吧?今年生意这么忙,秋收可是得雇人了吧?我听说书院私塾里面都有春假和秋假,相柳是不是也得回来帮忙操持啊?”
苏潇家里也是有三十亩地的。
苏家算是村上的大户,爹娘留给她的地也多。
春耕的时候,苏潇借了苏老三家的牛,一个人把那些地全都种上了。
当时还没想做生意的诸多事情,一心扑在田地上面。
如今事多繁忙,确实是没有时间秋收了。
种出来的粮食总不能荒在地里面,肯定是要收回来的,自然就得雇佣人手。
苏潇道,“这农忙时节,怕是大家也不多有空,张大爷得闲也帮我和村民们说一声,有愿意的都可以来我家收地,工钱就和市价一样。别人出多少,我就出多少,一日一结,定是不会拖欠的。”
“行,晚些时候我帮你问问邻居他们。”张大爷满口答应。
张大爷在村上人缘好,许多人家都能说得上话。
晚饭之后,苏潇本来还想着去村上地少的人家问问,没想到接连就有好几户人家上门问她招工秋收的事儿。
其中还有张大爷的儿子和儿媳。
张大爷靠着手艺养家不成问题,家里面人口多,地不算多,每年农忙都要闲上一半的日子,总得自己找些能挣钱的活计。
一共来了十个人,都是村上地不多的人户,苏潇变干脆全都收了,反正人多干的也快,早点儿把粮食都收回来,也省得丢。
“夫子说秋收和春耕都可以请假,明日我和夫子请几天的假,一起收的话还快。”袁相柳见状道。
苏潇干脆拒绝,“不用,这十个人已经足足够用了,最近天天弄那些配方,已经耽误你学业了,秋收这点儿小事儿,雇几个人就能摆平,不用你沾手。”
袁相柳知道苏潇从不假气,说的必然就是要的,也就没有来回争。
他能早点儿把雪花膏做出来,所赚的银子雇百人都够用了,这才是最要紧。
第二天,苏潇没去县城,带着村民去了地里面,热火朝天的开始收粮。
人多力量大,干活那也是飞速进展,三十亩地就只用了三天,就全数收回了家去。
惹得村民们艳羡不已。
尤其是土地和苏潇家相邻的王翠花,发现袁相柳这次秋收居然都没有下地,心中那叫一个五味陈杂。
原本家里三十多亩地,袁相柳得干上二十亩,每年一到春秋,恨不得长到地里。
如今真是得了好运气,竟是在这农忙时节都不用下地,过得那是少爷一般的日子,也不怪那些村民们议论纷纷。
“这两人成亲的时候,我还说袁相柳有的消受了,没想到人家这是一步登天了!这泼辣的苏潇竟是这么会疼人,又送相公读书,又不让干地里活儿,当个少爷一般的养起来,哪家入赘的男人能有这种福气?”
第33章 新品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